笔趣阁h - 历史小说 - 干宋在线阅读 - 第二百五十八章 赵桓: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

第二百五十八章 赵桓:女人只会影响我拔刀的速度

    …

    从本意上来说,赵桓君臣其实也很担心李存二次率兵伐宋。

    不过赵桓君臣天真的认为,他们虽然曾经撕毁过议和的条约,但现在他们又承认了被他们撕毁的条约,只要派人去跟李存好好解释一下,李存应该就不会再继续率兵南下了。

    而且赵桓君臣还自以为是的认为,他们除了派人去跟李存议和,还设置了东、南、西、北四道总管府进行防御。这样一来,万一李存再次率兵攻打赵宋王朝,他们还可以用武力来防御大乾王朝的入侵。

    赵桓君臣满以为,他们双管齐下,赵宋王朝的江山肯定稳如泰山。

    所以,在赵桓君臣看来,现阶段,赵宋王朝的外患是重要但不用着急解决的问题,赵宋王朝真正着急解决的问题还是内忧,也就是战与和之争,再往深里一点说就是变法派与保守派之争,这才是事关赵宋王朝前途和命运的当务之急的大事。

    在这样的认知下,赵桓君臣稍稍消停了几天之后,就又再度开始清算了。

    可五贼现在已经死光了,甚至就连赵佶时代的权臣都已经被赵桓君臣给清算得差不多了。

    那现在又该清算谁呢?

    很快,围绕在赵桓身边的保守派大臣,就提出来了,当务之急是总结和清算前任宰执执政时的失误。

    这样一来,吴敏就成了重点揭批的对象。

    对于吴敏的指责有很多,有他存在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有他存在渎职失职的问题,有他存在任人唯亲的问题,还有他存在腐化堕落生活作风问题,更为严重的是,说他在政治上属于蔡京、蔡攸父子一党,是蔡京一手培养提拔起来的接班人,是蔡攸精心安插在赵宋朝廷中的心腹和耳目。

    所以,吴敏在担任宰相期间,曾想尽一切办法保护蔡京和蔡攸(其实就是为蔡京说了几句话),干扰和破坏赵宋朝廷对蔡京、蔡攸父子开展的揭批运动。

    而最令朝野内外人士特别吃惊的是,赵桓还以手诏的形式公开说明,所谓吴敏建言赵佶禅位一事,是假的,那是蔡攸策划的一个阴谋。

    其实——

    对于吴敏的一些指责,比如存在工作能力不足的问题、存在渎职失职的问题、存在任人唯亲的问题,并没有问题。

    但说吴敏存在腐化堕落生活作风问题这就有点扯了。

    吴敏风流,可不是在吴敏成为少宰以后才开始的。

    ——吴敏家中早就养有侍妾,吴敏还有一个叫“远山”的侍女很出名,不仅姿色绝佳,还懂得做文章。每当吴敏据桉运笔写文章时,远山便在旁边磨墨拂纸侍候笔砚。此事赵宋朝廷上下皆知,也都很羡慕。

    关键,在这个时代,不仅吴敏如此,但凡具备条件的达官贵人,哪个不养几个侍妾?

    ….甚至都可以说,一个男人要是不养几个侍妾,出门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不过赵桓却是个例外,他对女人真是不感性趣。

    不仅如此,赵桓还特别讨厌男人好女色。

    可能,在赵桓眼里,女人只会影响他拔刀的速度吧。

    因此,本来赵桓对吴敏还是很信任的,但经过保守派这一番揭批了之后,赵桓对吴敏的看法发生了重大转变,进而下旨:吴敏责授崇信军节度副使,涪州安置。

    其实,说穿了还是,吴敏是变法派还留在赵宋王朝中的“余孽”,所以保守派大臣不能留着他,毕竟,吴敏年轻,难保会有复起之时,万一吴敏再度为相,再像当年的蔡京那样,打击他们保守派,那就轮到他们保守派被清除了。

    得说,保守派的担心,也不能算无的放失。

    要知道,吴敏还不到四十岁,并且拥有拥立大功,虽然现在被罢相了,可还是观文殿学士,这种种的一切都表明吴敏随时都能复相,所以他们保守派不能马虎大意。

    而赵桓此人,天性薄凉,忘恩负义,再加上,吴敏好女色,引起了他的反感。

    更为关键的是,赵桓蠢笨如猪,根本不懂平衡之术,更不懂大局为重。

    公平的说,在这方面,赵桓比他爹赵佶真是差远了。

    赵佶在位时,蔡京、童贯哪个不是宰执之才,哪个又不是被他玩弄于鼓掌之中,保守派也好,变法派也罢,被他平衡的相当出色。

    简而言之,也不知道赵桓脑子里装得都是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他不想着怎么调兵遣将,怎么面对李存伐宋,竟然将主要精力放在帮着保守派大臣将吴敏等变法派大臣彻底打翻在地上。

    历史上,赵桓君臣的清算,连在第一次东京保卫战中立下大功的李纲都没有放过,最后李纲硬是被加上“专主战议,丧师费财”的罪名,先责建昌军安置,再谪夔州。

    等到金军再次两路南下围攻东京汴梁城,赵桓在被俘前夕才又想起用李纲,任命李纲为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事,但已无济于事。

    当李纲在长沙得知此命时,北宋已经灭亡。

    此时,就在赵桓君臣仍在热衷清算之际,李存已经亲率两路大军南下,并且还有一路大军在晏孝广的率领下时刻准备北上。

    哪怕李邈在真定府城被攻破之前,给赵宋朝廷送了四十多封密信提醒赵桓君臣赶紧准备迎敌,赵桓君臣也只不过就是又派了合门宣赞舍人吴革去跟李存谈判议和。

    本来,该六十六岁的宗泽去面见李存议和的。

    ——御史中丞陈过庭等人联名向赵桓推荐宗泽去担任和议使。

    可宗泽到了东京汴梁城以后,耿南仲例行公事的将宗泽找来进行谈话,想看看宗泽能否胜任议和这个重任。

    结果,谈话一开始,宗泽就来了一句:“此行必不能生还。”

    ….耿南仲很好奇的问:“这是为何?”

    宗泽答:“敌若能悔过退师固好,否则,我安能屈节,以辱君命乎?”

    耿南仲一听宗泽这么刚烈,一点都不适合担任和议使,赶紧请赵桓换掉宗泽,免得宗泽耽误了议和大事。

    赵桓因此改任宗泽为磁州知州。

    此时,虽然赵桓君臣热衷于清算、内斗和内耗,不重视李存伐宋,但也有很多人对局势看得非常清除,知道李存肯定会伐宋,因此河北、河东在他们看来是最危险的地区,所以,凡是被派到河北和河东的官员,全都想尽办法推脱,打死都不去上任(送死)。

    宗泽对此很鄙视也很气愤,他当众说道:“食禄而避难,不可也。”

    于是,受命当天宗泽就带着十几名老弱士卒走马上任去了。

    磁州在河北的南边,战略位置很重要。

    宗泽上任了之后,立即就组织民众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整理器械,招募义勇兵,开始做固守城池的准备。

    接着,宗泽给赵桓上奏章:“邢、洺、磁、赵、相五州,若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也。”

    赵桓看后很高兴,当即就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河北、河东连连失利,虽然跟种师道无关,但种师道毕竟挂着河北、河东宣抚使的名头。

    如今,各军战败,残兵败将纷纷南下。

    种师道想去将这些残兵败将收敛起来,然后带到河南去沿黄河布防。

    可刚走到一半,种师道就昏迷了过去。

    有人劝种师道不要再北上了。

    可种师道却轻叹了一声,说:“念陛下临轩之语,忍不进耶?”,于是继续北上。

    自从种师中战死,种师道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

    但为了报答赵桓的知遇之恩,种师道一直忍着病痛为赵桓谋划和奔走。

    也正是因为这段时间日夜cao劳没有好好修养,种师道的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多次昏迷不醒。

    赵桓听说此事了之后,下诏让种师道不要再北上了,快点回东京汴梁城治病。

    虽然种师道的身体越来越差,但他对形势把握得却越来越透彻。

    种师道料定李存必定还会伐宋,而且这次会倾全国之力来伐宋,所以他拖着病重的身体给赵桓上了最后一道奏章:

    “大乾皇帝顷邀犒军之资安然归去,今若复来,是必举国入寇,锋锐不可当。臣前计不听,青、沧、卫、滑既不宿兵,无篱藩之助。欲乞大驾幸长安,以避其锋。至于守御攻战,责在将帅,战斗事非万乘所宜任也。”

    按说,种师道这位忠肝义胆的老臣在弥留之际泣血给赵桓的建议,赵桓但凡是长点脑子,怎么都应该听其建议行事。

    然而,不少赵宋王朝的大臣都认为,种师道这是胆怯了,对种师道的建议不以为然。

    ….——此时,环绕在赵桓周围的一众大臣,无论是主战派,还是主和派,他们其实对当前局势都缺乏最起码的认识与判断,虽然他们主观上也想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然而客观上他们却都在一步步地将赵宋王朝推向万丈深渊。

    关键,赵桓这个皇帝,竟然选择相信这些只知勾心斗角的人,不选择相信种师道这样军事经验丰富的老臣,关键,赵桓君臣要是懂军事也就算了,他们还对军事一点都不了解。

    在这方面,赵桓君臣甚至都不如蔡攸、李邦彦、白时中,他们几个在面对这种国防大事的时候,还知道将童贯拉到身边一块商量对策,哪像赵桓君臣,自己不懂,还不愿意听懂的人出的良策。

    十月十日天宁节这天,也就是赵佶生日这天,已经被赵桓囚禁起来了六个多月的赵佶,斟满一杯酒自己先一饮而尽,然后又斟满一杯让赵桓喝下,赵桓却在耿南仲的提醒下没喝,赵佶因此伤心欲绝,号哭入宫,然后赵佶和赵桓两父子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

    可赵佶在气过了之后,还是不能放着赵宋王朝近二百年的江山社稷和他自己的老命不管。

    凭借着其丰富的执政经验,赵佶断定,李存肯定会再次率军南下。

    所以,赵佶选择原谅赵桓这个大孝子,至少是表面上原谅赵桓这个大孝子,然后给赵桓写信,建议跟赵桓一块逃去长安。

    为了讨好赵桓这个大孝子,赵佶每次给赵桓这个大孝子写信时都自称“老拙”,称赵桓为“陛下”,明确他们父子之间的君臣身份。

    赵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赵桓这个大孝子明白,他无意跟赵桓争夺这个皇帝之位,他对皇帝之位也不感兴趣,希望他们父子可以放下猜忌,齐心协力保住赵宋王朝的江山社稷、保住他们父子的小命。

    可即便赵佶已经如此卑躬屈膝了,他的建议仍然没有被赵桓采纳,不仅如此,赵桓还仍然像防贼一样防着他的亲爹赵佶。

    可话又说回来,虽然赵桓并没有选择采纳种师道和赵佶的建议,离开东京汴梁城,前往长安避难,但自从李邈开始,已经有多人给赵宋朝廷、甚至是直接给赵桓本人预警了,其中包括奉赵桓之命出使李存那里的李若水和吴革,他们都派人回来言之凿凿的跟赵桓说:“大乾皇帝有吞噬之意,入寇必矣。乞措置边事,起西兵为京城援。”

    赵桓在看过这些奏章了之后,犹豫不决,半信半疑。

    思前想后过后,赵桓还是觉得,议和应该就能搞定李存,毕竟,他都已经愿意将河北和河东给李存了,李存也应该知足了,要不然也太贪心了。

    所以赵桓对通过和谈让李存退兵还是抱有很大的希望。

    另一方面,赵桓君臣大搞清算,使得大量赵宋王朝的大臣得不到信任和使用。

    ….等赵桓稍稍回过味来,才愕然发现,原本人才济济的赵宋王朝,突然间就变得人才已经有些不足了,尤其是能在国家层面帮赵桓拿主意的大臣。

    赵桓赶紧下诏说:“修举政事,全藉人材。人材甚难,所宜爱惜,岂能因一小过错而废终身?除确系挟jian害政、罪状明白、不可任使外,余皆随才收录。勿谓曾经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辈荐引,遂皆弃逐。庶士革心,以应时用。三省及台谏官深体此意,以示至公。”

    只可惜,赵桓这时候才意识到他已经和他的那些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大臣把赵宋王朝的人才给玩光了,却是有些太晚了。

    很快,赵桓君臣就收到消息,汾州被乾军攻破。

    汾州知州张克戬得知城失,穿上朝服,点上香,面朝东京汴梁方向,一边跪拜一边哭诉道:“臣非不为朝廷守城,因张灏带兵潜走,城上无人,致城陷没。臣知不能出见陛下,唯以死报答朝廷!”

    说完,张克戬就想自缢殉国,他家中其余八人,也想一同赴死。

    可是,张克戬一家却被攻入他家的乾军将士给救下,并送到了李存那里。

    至此,赵桓君臣才开始相信,李存又率领大军来伐宋了。

    虽说知道李存又来了,但是赵桓君臣仍然坚持以为,只要他们答应把河北和河东给李存,李存就一定会带兵撤退。

    不过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看出来了,李存这次伐宋,是奔着灭掉赵宋王朝而来的,所以肯定会渡过黄河,再度来攻打东京汴梁城。

    种师道和赵佶都看出来了这一点,写信给赵桓,让赵桓立即逃出东京汴梁城,逃去陕西,起兵抵抗。

    可赵桓和唐恪、耿南仲、聂昌等赵宋王朝的宰执大臣,却因为宋军在对战乾军时,屡战屡败,认为宋军根本就不可能是乾军的对手,还是把河北和河东割让给大乾王朝换取赵宋王朝的宗庙以及和平吧。

    而如果跟大乾王朝议和了,赵桓也就没必要去陕西避难了。

    所以,赵桓并没有把握住他最后的一个机会。

    另一方面,何栗上表,提醒赵桓,得下令让赵宋王朝的诸州来勤王了。

    赵桓接受了何栗的建议,下旨令天下诸州勤王,若敢迟迟不来,职官当以军法从事。

    这天,病入膏肓的种师道,被人抬回到了东京汴梁城。

    赵桓派内侍去探望过种师道过后,任命范讷接替种师道为河北河东路宣抚使,原宣抚使司参谋官折彦质担任河北河东路宣抚副使。

    几日后,种师道带着不甘病逝于东京汴梁城中,享年七十六岁。

    赵桓亲自去祭奠了种师道,并为之恸哭。

    感念种师道为赵宋王朝打了六十多年仗,赵桓下旨辍视朝五日,赐种师道衣衾、棺椁、龙脑、麝脐以入殓,赠开府仪同三司。

    ….可以说,种师道是这个时期赵宋王朝最清醒的军事家,他曾多次给赵桓献上救国良策。

    第一次是,姚平仲劫营失败后,他建议再去劫营,并且每晚都去,不出十日肯定能退敌。

    第二次是,乾军北撤时,他建议乘其渡黄河时袭击,这样才有可能让乾军明年不敢再来。

    第三次是,他刚出任河北河东宣抚使时,建议赵桓调遣关中、河北、河东各路兵马,沿着沧、卫、孟、滑一线设防,集中优势兵力设防。

    第四次是,他建议赵桓,不要遥控宋军去救援太原府,让他来统一指挥宋军去救援太原府。

    第五次就是,他临去世前不久,建议赵桓赶紧离开东京汴梁城,前往长安,以避敌之锋芒。

    只可惜,赵桓一次都没有听种师道的。

    不仅如此,赵桓和他身边的这些根本不懂军事的重臣,在听了军事家种师道的军事建议了之后,还笑且疑。

    不少有志之士闻听种师道死了的消息之后,皆仰天叹息不已,觉得赵宋王朝即将走到尽头!

    有人为种师道写了一首赞诗:

    壮哉此翁,谋深气劲。终始一节,佑我三圣。百战之余,所料必胜。提师入援,贼詟威令。叠画良策,众莫之听。割地增币,丑虏益横。万里长城,恃为藩屏。倏嗟不禄,乱何有定。旌旗无光,兵民凄哽。余烈昭昭,方策独盛。

    ……

    ……

    求月票!

    .

    任鸟飞提醒您:看完记得收藏任鸟飞的干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