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历史小说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在线阅读 - 第五百零二章 漠西蒙古

第五百零二章 漠西蒙古

    很多事情,都不可能找到一劳永逸的办法。

    就和这个世界上没有千秋万载的王朝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再好的制度也经不起人心的考验。

    大楚帝国也同样如此!

    罗志学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搞出来一劳永逸的各种制度,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哪怕是现在他弄出来的参务制度,看似能让他更加自如的掌控整个帝国,但是较真了说,其实也和明王朝的内阁制度或者清朝的军机处没啥太大的区别。

    都是依靠阁臣之间的相互制约,来达到一种平衡,从而让皇帝高高在上。

    但是这是需要皇帝持续的掌控阁臣之间的平衡,如果没有持续的调整和平衡,很容易就会出现权臣了。

    只不过参务制度,相对比明王朝的内阁制度,阁臣的制约要更多一些,顾忌要更多一些而已。

    而掌控军权上也同样如此。

    单纯依靠各种制度进行平衡,其实也很难说彻底的维持平衡,所以罗志学制约军方将领的办法从来都不是一种,而是很多种!

    比如近卫军制度。

    罗志学老早就以近卫部队为前身,建立起来了独立于陆军、海军之外的近卫军,并且对近卫军还特别的重视。

    近卫军自成体系,拥有自身的参谋、军械、军政、后勤机构,甚至连军官学院都在去年建立起来了,而且去年开始,罗志学为了进一步切割近卫军和陆军,直接禁制了近卫军和陆军以及海军之间的军官流转。

    同时近卫军的军费,也不是走传统意义上军费,财政预算里的军费,是特指给陆军以及海军的军费。

    而近卫军的军费,则是直接从皇室经费里支出。

    从经费再到人员上,近卫军都不受陆军或海军的管辖。

    同时随着陆军的规模持续增加,罗志学也没忘记持续扩大近卫军的规模。

    在北伐战役里,随着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北上参战,第三近卫军和第四近卫师也悄然的在金陵城城郊军营开始编练了。

    到如今,第三近卫师和第四近卫师已经成军,并驻防在应天府。

    此外,近卫军还成立了近卫军骑兵师,这也是大楚帝国里的第一个师级的骑兵部队,辖有两个骠骑兵团、一个龙骑兵团、一个枪骑兵团,一个骑炮团,一个骑辎重团,总兵力达到三千多骑兵以及三千多名炮兵辎重兵力,这是一支拥有独立作战能力的骑兵部队。

    嗯,其实罗志学更愿意把这个骑兵师,称之为快速机动师,要不然也不会给他们配上拥有大批骡马的骑辎重团和骑炮兵团了。

    一共五个近卫师,总比兵力达到七万多,这是一个足以在平常了制衡陆军和海军,在关键时刻维护皇权的关键力量。

    由此,陆军、海军、近卫军也就形成了大楚帝国里军事力量的三角构架。

    众所周知,三角构架最稳定!

    因为近卫师的数量不少,同时近期,甚至未来好几年内京畿所在的泛江南地区也不可能遭到什么大规模的军事威胁,所以自然不会让这些近卫师待在应天府里无所事事。

    之前罗志学派遣了第一近卫师和第二近卫师外出征战。

    现在嘛,罗志学则是通过轮换的方式,让第三近卫师和近卫骑兵师北上,接替第二近卫师进行轮换。

    第二近卫师将会结束长达两年的在外征战,撤往天津一带休整驻防,充当也算是充当战略预备队。

    此外之前前往山西、陕西作战的第一近卫师,也已经被调回了应天府驻防,同时接受整编换装。

    因为这个第一近卫师,还是旧式甲等师呢,正好趁着这个时间进行整编换装为新式甲等师。

    如此,京畿一点,依旧还有第一近卫师和第四近卫师驻防,确保京畿安全,威慑可能存在的异动。

    嗯,顺带着也帮着陆军弹压镇守江南地区。

    如今的泛江南一带,其实没多少陆军主力。

    浙江那边有个第二十一师,分别驻防在宁波、杭州、湖州这三个地方。

    江南省有个第二十二师,分别驻防在松江、苏州、常州三府。

    然后……然后就没甲等师了,只剩下一些乙等师,比如驻防吴淞要塞的第一百三十八师,驻防扬州的第一百三十九师,驻防当涂的第一百四十师。

    然后还有零散部署在各府县城池内,弹压内乱为主的各守备司令部所辖的乙等师,比如江南省的第一百零一师,安庐的第一百师,江北的第一百零二师等等。

    但是这些地方守备的乙等师,都是零散的,想要集结起来难度太大。

    如此情况下,近卫军的两个是镇守应天府,也算是加强了泛江南地区的军事部署了。

    嗯,其实也正是因为有近卫军的存在,陆军才能够把大批主力部队调离江南、江北地区,前往各地作战。

    比如之前刚编练成功的第六军第二十六师、第二十七师,这两个师就从江北调往北方,准备参与东北作战。

    东北战役,这是大楚帝国下一阶段最为重要的战略计划。

    不仅仅是为了夺取辽东,收复汉地这么简单,而是想要彻底的解决东北乃至草原上的重大威胁,使得大楚帝国能够腾出手来进行内部的经济建设,或者是在其他方向进行扩展。

    为了防备东掳以及东掳控制下的东蒙古,大楚帝国可是在北方漫长的长城防线里囤兵数十万啊!

    从东边的山海关再到蓟镇,再到宣府、大同。

    不仅仅是蓟辽和宣大,陕甘防线里的大部分兵力,其实也是为了抵抗东掳人控制下的蒙古人。

    承顺六年的东掳,人家的地盘可不仅仅是辽东一地……他们还控制着高丽半岛、辽东北边的大片东北区域,大片东蒙古草原,就连西蒙古的不少部落都是受东掳控制的。

    东掳,就是大楚帝国在北方的最大威胁,一天不把他们给干掉,大楚帝国就要在北方陈兵数十万,耗费庞大的钱粮以维持北方的长城防线。

    尽管以大楚帝国的国力而言,也不是不能维持,一年几千万军费而已,能支撑的住。

    然而把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投入到军费之中,那么也就挤不出钱来发展内部经济民生了。

    而内部不发展,那么国力就无法提升,甚至会因为长期的沉重军费压力而压迫民生经济,到时候甚至都有可能形成恶性循环。

    如今大楚帝国能够撑住,那是因为统一关内汉地诸省的时候,通过大规模的抄没获得了海量的钱财收入,但是如果持续维持庞大的开支,这些钱不用几年也会花完,到时候国库恐怕就要入不敷出了。

    罗志学自然不会让这种情况出现。

    所以在云贵战役结束之后,罗志学就已经实际上开始调兵遣将,为后续的东北战役进行准备了。

    调兵遣将的方向,也不仅仅是局限在山海关一线,那里虽然是重点区域,但是蓟镇以及宣大还有陕甘地区同样重要。

    大楚帝国的敌人,可不仅仅是本族的数十万东掳人,还包括辽阔草原上大批投靠了东掳人的蒙古人呢。

    这些蒙古人也是一大威胁,所以在大军杀入东北的时候,也需要确保长城防线,尤其是蓟镇和宣大方向的安全。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不说主动杀出去,但是至少要能守住。

    至于陕甘那边倒是要轻松一些,因为西蒙古也不是全面倒向了东掳人,其中不少还保持了自身的独立性,不会听从东掳人的吩咐和大楚帝国作战。

    其中的几个大部落实力也挺强悍的,东掳人都拿他们没办法。

    这些西蒙古,其实很多就是之前的瓦刺,瓦刺人逐渐分裂,形成了几个大的部落,其中的准格尔部,就是未来的准格尔汗国。

    嗯,就是原时空里和清王朝干架的那个汗国,最后被清王朝覆灭,由此大片西北以及草原区域重新归属华夏实际控制。

    简单来说,现在的东掳人还没有完全控制西部地区的蒙古部落,对目前的大楚帝国而言虽然也有威胁,但是整体威胁远不如东掳。

    奔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原则,大楚帝国还派遣去联系了那几个西蒙古的部落,想要让他们和东掳人干架,可惜人家也不傻……没搭理大楚帝国的请求,甚至连大楚帝国试图通过官方渠道,大批量求购战马甚至大量种马的请求都被拒绝了。

    只答应了出售限定数量的战马,至于大量种马则是被直接拒绝了,只给了少量几匹意思意思。

    不过好说好呆,也算是达成了一定的商贸互换协议。

    毕竟双方都存在着刚需……他们这些蒙古草原的人想要大楚帝国的铁器,茶叶,布匹以及其他货物甚至枪炮,而大楚帝国也想要他们的马匹。

    但是就和大楚帝国死活不愿意卖给他们大批燧发枪和火炮,只愿意出售限定数量的火绳枪一样,他们也不愿意出售大量的战马以及种马,只愿意出现限定数量的去势后的战马以及极少数种马。

    大楚帝国要的是优良的母马和未趋势的公马,并且数量还不少,人家再傻也知道大楚帝国想要自行培育优良的战马。

    毕竟不优良的马种,没有培育的价值,而数量少也培育不了。

    但是华夏王朝一向来游牧民族的敌人,几千年来都是如此。

    如今大楚帝国是打东掳,但是打完东掳呢?

    他们也不得不防!

    同样道理,这些西蒙古的几个大部落在相互征战,一旦完成了统一后,那么对中原王朝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历史上的平叛准格尔之战就是这么来的。

    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准格尔统一了漠西蒙古诸部,对中原王朝形成了重大威胁,进而导致战争的直接爆发。

    对于这种潜在的重大可能性,大楚帝国自然不会视而不见,所以也是坚决不肯把先进枪炮卖给他们,只肯出售部分火绳枪。雨天下雨的老子就是要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