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h - 都市小说 - 重生八零:这个男人有点暖在线阅读 - 第一百一十四章 清浅池塘的梧桐

第一百一十四章 清浅池塘的梧桐

    杨科长是一个知识分子类型的干部,他出生于书香世家,也是因为家里长辈的关系,对于港澳乃至外宾的生活习惯比较了解。

    所以领导任人唯才,把他调到这个工作岗位。

    虽然只和那两个服务员说了几句话,可是杨科长心里面明白,能在居庸关宾馆前台担任接待工作,个人素质绝对是同龄人中的翘楚。

    刚才两个服务员都说这个叫李海洋的年轻人替他们解了围,而且居然还是英语范畴的。

    如果居庸关宾馆的员工都没听懂,而那个年轻人却能够明白外宾说的意思,据说口语还很好,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这个年轻人绝对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由此可见,他说的那些关于扶贫工作,还有关于旅游局帮助王各庄开展多种经营的事情是靠谱的。

    这件事情如果是公对公的话,性质就完全不同了,只要产品质量过硬,在宾馆内推广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正想着,李海洋手里挎着一个篮子,快步从大门走了过来。

    “杨科长让你久等了,这次拿来的样品比较多,我挑了两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还请多批评。”

    说完,李海洋把两个用花布盖着的篮子放在了桌子上。

    说句实在话,杨科长现在心里面稍微有些失望。

    果然还是农村格调的土特产,这两块花布红的红绿的绿,实在是土的掉渣。

    先不说这东西好坏,首先和宾馆的整体风格就格格不入。

    但说到底也是旅游局刘彩云处长打过招呼的,他还是耐着性子把花布揭开,映入眼帘的是让人感到震惊的花篮!

    整个花篮就像是一棵梧桐树,枝繁叶茂的树盖加上蜿蜒曲折的古藤,形成了篮子的上部。

    而下面清浅池塘,奇花异草,配合着天然的柳条末端,加上恰到好处的配色,简直堪称为工艺品的精华。

    这种档次的民俗工艺品杨科长还是头次见到!

    他也算是一个见多识广的人,还经常去大城市考察调研。

    但万万没有想到,距离市区只有几十公里的王各庄,居然隐藏着如此的民族瑰宝!

    杨科长不由得站了起来,啧啧称奇,围绕着这个花篮看来看去。

    李海洋笑着说道:“杨科长,这是我们装花篮的容器,据考证已经有四百年的历史了,花馍在这篮子里面。”

    听了这么说,杨科长才意识到这只不过是一个包装盒,真正要推广的花馍还没有见到庐山真面目。

    他小心翼翼地掀开了花篮盖子,里面百鸟朝凤造型的花馍让其更加感到惊奇。

    “真没想到,咱们市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东西,花馍其实我是听过的,而且也曾经见过,没有这么精细啊。”

    “尤其这个篮子和花馍相辅相成,简直是太完美了,难怪刘彩云处长让你来,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花馍发掘出来,也算是我们的工作失误了。”

    李海洋说道:“这个篮子还没有干透,是为了让领导审查赶制出来的,按道理来说还要应该几天才能使用。”

    “我们这次带了8个样品,每一个样品的包装篮和花馍主题都是相配套的,形状大小差别也很大,如果需要的话我都拿进来。”

    “拿进来,快拿进来,小刘,你去叫几个后勤帮着拿货,都小心点。”杨科长吩咐道。

    那个男服务员听了立刻转身走了进去,不多一会儿带了几个穿工作服的人员从宾馆大门出去,奔着拖拉机走去。

    这些花馍本身体积就不小,再加上包装用的花篮还怕磕碰,一个人每次最多拿两个。

    陈会计正蹲在拖拉机后面抽烟,看到李海洋忙忙活活的又来拿货,他心里面就一阵的高兴,知道这事看来是有门。

    刚想站起来和李海洋说几句话,就看到宾馆里面出来四五个工作人员。

    来到拖拉机跟前,二话不说把所有的篮子拿了就向里面走去。

    陈会计一颗心紧张的怦怦乱跳,他知道李海洋肯定把事情搞成了!

    王各庄人口多,土地贫瘠,而且分布十分零散,一直是个扶贫工作的老大难。

    陈会计师本乡本土的人,对这种事情十分了解,如果真的把事情搞成了,那两位支书不定得多高兴!

    他也不再拖拉机后面避风了,拿着烟袋蹑手蹑脚地走到宾馆大门,可是这种玻璃转门对于陈会计来说还是第一次遇到。

    看了半天也没敢推门进去,生怕自己被卡在中间。

    他隔着玻璃窗,看李海洋微笑着正在介绍那些花馍,旁边的工作人员都没有离开,围绕着放花馍的桌子饶有兴趣的观看者。

    就在这个时候,大厅里面又路过了两个外宾,好像是要外出的样子。

    但是当看到桌子上花馍的时候,脸上露出了惊讶兴奋的表情。

    两位外宾身上挎着相机,对着花馍不停地拍照,还不断地询问着什么。

    两位服务员因为要在前台接待,不能擅离职守。其他的工作人员都是后勤的,对英语是一窍不通。

    杨科长本人是懂得英语的,可是基本上算是哑巴英语,文字上的英语是难不倒他,可是口语听力方面完全拿不出手。

    也许是因为兴奋的缘故,两位外宾的语速很快,这更要了杨科长的老命,他竭力听着其中的关键词汇,结结巴巴地想要解答。

    就在这个时候,却听到那个叫李海洋的年轻人用流畅的英语和外宾交流,简直就像是使用母语一般自然。

    虽然杨科长对于英语口语不太懂,可是这两位外宾的身份他是知道的。

    他们两个是英国的驻中记者,在沿海开放城市进行考察报道。

    很多人都以为在八十年代我国十分封闭,其实根本就没那么回事。

    在那时候起,就有记者在国内报道,而政府也是敞开胸怀,从不遮掩什么。

    双方交流的语速太快,杨科长几乎听不清什么,他向后退了几步,用手势暗示服务台的小刘过来。

    “听着他们说什么,要听仔细,这些都要汇报的。”杨科长用近似于耳语的声音吩咐着。

    李海洋虽然正在给外宾做解答,但是周围的一切他却观察得细致入微。

    心里面明白,这件事情算是彻底做成了!轻歌若有无的重生八零:这个男人有点暖